【Ansys Fluent】壓載櫃設計與操作對艦船穩度之影響

Ansys CFD為泛用型流體力學工具,可以在艦船設計初期,除了船體水下外型的流線設計外,亦可針對其水下外型特性,綜合排水量、浮力、扶正力矩等計算,獲得準確的穩度效率,甚至可在傾側試驗的場景中,得到更進一步的操作以及設計上更優的方案。

圖片出處:美國第七艦隊司令 News | Nov. 27, 2018

自由液面效應在艦船設計上,更是需要考量的要點,下圖為當艦船裝載壓載液體櫃含有自由液面時,右傾會讓液題向右傾斜,因此讓右旋扭力增加,導致船體外型及排水效應產生的浮力矩,有更高的抵抗讓船舶回正。


為何需要做艦船穩度分析

在現今艦艇愈趨功能全面,主甲板以上載種日趨多元,艦船重心(質心)愈發提高,因此現有Compensation Fuel Tank等設計,當燃油經由淨油機給設備消耗後,使用海水導入補償油櫃空間,在低於極限吃水(最大載重)下,維持艦船的低重心位置,以維持穩定度。本文案例在較小型艦艇上(600~700噸),進行不同壓載櫃配置(操作)的分析,來找出存在自由液面對艦船穩度的影響,船體外型如圖1,四種不同的設計/操作壓載櫃如圖2 – 原始設計、圖3 – 壓載櫃高度降低(一半)、圖4 – 左右舷壓載櫃交聯(下為交聯管、上為通氣管)、圖5 – 單個壓載櫃分別左右平均劃分為2。

圖1

圖2 – Case01

圖3 – Case02

圖4 – Case03

圖5 – Case04

 


條件設置及流場現象

利用Ansys CFD Premium之動態網格(Dynamic Mesh)功能,在設定初始質心、以及udf設定轉動慣量後,則可進行計算。以下是Case04的動態曲線,就船身整體來說,可看到一個船身擺盪週期約35秒,最高的角速度約為0.41Deg/Sec;而質心在水下之深度、以及船體排開水所造成的浮力(升力),在初始條件進行後,到後期逐漸穩定。

圖6

圖7

圖8

圖9  

 

現在來看看不同極端Case中壓載櫃的流體瞬間狀況,在12秒的瞬間,船體正往左傾運動,圖10可看到Case04在壓載櫃交聯狀況,櫃中液體大部分還在右櫃尚未流動到左櫃;而圖11 Case01雙櫃隔離的狀況,左側壓載櫃的液體與右側壓載櫃的液體量仍然一樣,影響只有單櫃中自由液面重心轉移的影響。

圖10 – Case04, 12秒, 往左傾運動中

11 Case01, 12, 往左傾運動中 

 


四種不同設計操作狀況的綜合分析

圖12為第2個搖擺週期、40 Sec~50 Sec的角度-時間曲線。可以發現在同樣的艦船載重下(Loading),Case02去除自由液面效應後,比Case01可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傾側角度,這表示艦船反向自由液面會造成一定的傾側反向力矩,導致船體艦身較不容易回正;Case03把單個壓載櫃分為兩個,相較於Case01的狀況,自由液面面積降低可讓穩度更好;而最差的狀況是左右舷壓載櫃交聯,扶正力矩需要抵抗的反向力矩較強,導致回正速度最慢。

以這樣的模擬流程,可在艦船確認好其設備、武器系統配置決定重心,船型設計確認其水下流體性能後,接續進行油/水/壓載櫃(艙)之設計。小結如下:

  1. 在裝備、武器、系統重量、裝配位置等確認後、以及船體形狀完成設計後,使用此分析流程進行壓載油櫃艙等設計,可降低後續高成本修改設計之成本,降低設計錯誤風險。

  2. 壓載櫃的自由液面效應,對艦船設計穩度的影響甚鉅,不容忽視。